广州福建福州商会

ABOUT US

商会概况

罗源县

罗源县位于福州东北部,是福建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。罗源县东部罗源湾港区是全国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,正掀起建设、开发的热潮,并已成为福州口岸台轮停泊点、对台贸易点和国家临时开放一类口岸。改革开放以来,罗源县先后获得了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城、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、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,罗源县正充分发挥港口、土地等比较优势,朝着建设生态港口工业城市目标迈进,努力成为海峡西岸环境优越、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之一。



罗源概况    罗源县位于福州市东北部,北纬26°23′-26°39′,东经119°07′-119°54′。东濒罗源湾,西与闽侯交界,南与连江相邻,北与宁德、古田接壤。面积1187平方千米,辖6个镇、4个乡和1个畲族乡,设6个社区居委会、188个村居委会。人口25.4万。县人民政府驻凤山镇。

 

唐大中元年(847年)置罗源场,咸通二年(861年)号永贞镇,五代后唐长兴四年(933年)升镇为县,宋天禧五年(1021年)改名永昌县,翌年定名罗源县。以境内罗江(今罗源溪)流分三支,同出一源得名。南宋景炎元年(1276年)属福安府。至元十七年(1280年)属福州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府。清沿明制。1912年隶东路道(1914年改名闽海道)。1925年直隶于福建省。1933年11月“闽变”,隶闽海省。1934年隶第一行政督察区。1947年4月直辖福建省政府。1949年8月16日解放,属第四行政督察区。1950属闽侯专区,1956年改属福安专区,1962年属福州市,1963年复属闽侯专区,1970年又属福安专区(1971年改称宁德地区),1983年划归福州市。

 


罗源县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延伸部分,地势自西而东,高低起伏。全县最高峰牛母山海拔1251米。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。四季分明,夏长无酷暑,冬短无严寒,雨量充沛,温暖湿润。年平均气温19℃,年平均降水量1652毫米,年平均日照时数1691.1小时。境内三面环山,一面临海,山海资源丰富,西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“两石”(花岗岩、叶蜡石)“一土”(高岭土)和林茶竹果等资源;东部海湾鱼虾贝藻种类繁多,海鲜品享誉闽都。罗源历史文化绚丽多彩,生态旅游资源丰富:罗源湾万顷碧波,县内岱江如练、禾山似雕、碧岩险峻,宋代十八罗汉石刻、陈太尉宫风格独特、建筑精巧,岱江畲族风情漂、海上狩猎有惊无险,畲族风情古朴典雅,山珍海味为众多美食者咂口称奇。

 

东部罗源湾口小腹大水深,海域面积达240平方公里,避风遏浪,不冻不淤,港口作业时间年平均360天,是我省六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,其港口、土地、区位、交通优势明显:一是港口优势。县辖罗源湾北岸港区岸线长25公里,规划可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7个,约14公里的岸线水深在10米以上;现有1000~5000吨级码头4个、3万吨级和5万吨级码头各1个,年吞吐能力达800万吨以上,在建的还有5万吨级、15万吨级码头各1个。二是土地优势。拥有松山、白水两大围垦造地近5万亩以及周边可开发利用腹地,土地储量近10万亩,形成海峡西岸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多”的可供成片开发的港区工业建设用地。三是区位优势。罗源湾与台湾隔海相望,距马祖岛38海里、基隆港146海里、上海405海里、香港435海里,位于长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等距离中心,北联宁德、浙江,南接福州、厦门,是连接南北的重要节点。四是交通优势。海陆空交通便捷,开辟了直抵香港、日本、新加坡等航线,104国道、沈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,距长乐国际机场仅58公里,福州市区65公里,距宁德市仅25公里、温州200多公里。温福铁路将于2009年建成,并在罗源湾开发区内设站,罗源湾港区铁路专用线从该站点连接贯穿港区三个作业区至将军帽。此外,罗源湾还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、临时一类通商口岸、台轮停泊点、对台贸易点和全国首个国土综合开发整理示范区。

 


近年来,省、市高度重视罗源湾的开发建设,福建省把罗源湾列为“十一五”重点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和“建设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”,作为全省区域新增长极进行培育。福州市把罗源湾开发建设摆上重要地位,提出优化产业规划布局、重点拓展南北“两翼”、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的决策部署,这些都为罗源湾开发建设赢得了先机。目前已有100多家内外资企业落户罗源湾,其中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有亿鑫项目、德盛镍业、宇星彩板、BOPP、华东船厂、田丰机械、恒逸化工等14个,初步构建起以治金、建材、能源、船舶修造、轻工食品、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临港工业体系,形成以港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。县域经济保持稳健、快速发展态势,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,社会安定稳定、人和业兴,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。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.2亿元,比上年增长16.2%(下同);工业总产值94.9亿元,比增24.5%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2.7亿元,比增33%;农业总产值23.6亿元,比增5.2%;财政总收入3.31亿元,比增33.41%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.93亿元,比增29.31%;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4.6亿元,比增16.7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.5亿元,比增59.5%;实际利用外资2115万美元,比增16.14%;自营外贸出口总值2473万美元,比增10.75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1元,比增17.1%;农民人均纯收入5214元,比增12.03%;全社会用电量79720万度,比增25.9%,工业用电量69827万度,比增27.1%。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、财政总收入、地方级财政收入、地区生产总值、农业总产值等多项指标增长率位居全市前列。


粤ICP备2023143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5107号 版权所有:广州市福建福州商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