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乐区位于福州东南部,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驻泊地和郑振铎、冰心等文化大家的故乡。长乐区民营经济较为发达,拥有纺织、冶金等支柱产业,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已跻身全国百强县(市)第61位,经济综合实力已连续八年位居福建县域经济实力十强行列。改革开放以来,长乐区先后获得了全国体育先进县(市)、全国科技先进县(市)、全国双拥模范城、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(市)、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(市)、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县(市)等荣誉称号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、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,长乐区正朝着建成三百亿纺织城、二百亿冶金城、百亿电子城及电力基地等目标奋进,积极建设经济开放繁荣、基础设施完善、生态环境优美、人民富裕和谐的现代化省会滨海新区,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排头兵、闽东南沿海发展海洋经济的先行区和省会中心城市的重要功能区、经济增长极。
长乐建县于唐武德六年,迄今有1380年历史,1994年撤县设市。长乐位于中国东南沿海,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。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开放市(县)之一,全市面积658平方公里,人口66万,现辖16个镇2个乡,254个村居。长乐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启锚地。
经济概况
2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3.15亿元,增长17.7%;财政总收入(不含基金收入)18.18亿元,增长23.6%,其中地方财政(一般预算)收入8.81亿元,增长23.6%;完成工业总产值568.31亿元,增长22.4%;农业总产值45.28亿元,增长6.1%;实际利用外资4747万美元,增长24.3%;出口总值(海关口径)1.90亿美元,增长12.2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.38亿元,增长36.1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.99亿元,增长13.6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6872元和7416元,分别增长20.0%和11.9%。
工业经济
2008年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24家,总产值突破500亿元,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78家,10亿元以上企业8家。做大做强支柱产业,纺织业产值突破300亿元,冶金业产值突破100亿元,实现“百亿冶金城”目标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经营能力,成立纺织技术研究中心和光电试验室。华源纺织、华亚纺织2项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。迅捷光电、鑫港纺机新列为省高新技术企业。台福食品、佳艺化纤等6家企业9项产品通过省名牌产品初审公示。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,实施三磊纺织、泰源纺织等技改项目33项,总投资34.7亿元。港口码头建设进展顺利,松下码头7万吨级1#泊位和鑫通码头2万吨级3#、4#泊位投入运营,鑫海5万吨级码头完成前期工作。
农业经济
2008年,12家省、福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7.76亿元,带动农户18290户。全年共投资6000万元,实施“双百工程”建设项目67项。建成渡桥泵站,启动下洞江整治、空港工业集中区排涝等水利工程,完成“六千”水利工程项目22项。
第三产业
2008年,发展新型商贸业态,建成吴航商城、长山湖国际大酒店,引进普洛斯、宏捷等物流企业。相继建成旅游馆、鸟语林、高鲁天文馆、龙角峰公园等。
粤ICP备20231434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5107号 版权所有:广州市福建福州商会